鲁光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ugua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鲁光先生的道路——《鲁光画展》见闻与思考
2013-09-02    浏览(404)    作者:忽培元    来源:鲁光 官方网站

正本清源路在何方?返璞归真何以可得?

这是一个奋进的年代,也是一个喧嚣的时期;这是一个变革的年代,也是一个浮燥的时期。一切艺术都仿佛在商品生产与市场竞争的浊潮之中起伏挣扎,消解迷失着自我。一切艺术都好像不得不瞅着金钱与虚荣的脸色,扭曲变幻,谋求所谓生存延续的空间。于是,刻意求奇、刻意求怪、刻意求酷、刻意求艳、愉悦世俗成为时尚。于是乎,艺术创造的天空,氤氲笼罩、变幻叵测,甚至阴云密布、烟尘猖獗,令人惊诧、令你窒息。许多有良知、有高尚追求的艺术家陷入迷惘彷徨、陷入苦闷求索。人们渴望正本清源、人们呼唤返璞归真。反叛世俗与回归本真,成为艺术探索希望的曙色与黎明的号角。

《鲁光画展》,一百五六十幅被美术界欣然称之为“现代大写意”的画作,正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节点上应运呈现在世人面前。2012年11月22日,由中国画学会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鲁光先生画展在京城引起不同寻常的强烈反响。没有剪彩不燃鞭炮的开幕式上,76岁的鲁光先生面对自己的画作欣慰地笑了,笑得就像他笔下的《生命》燃烧的红蜡烛,笑得就像他笔下的《中国姑娘》战胜日本队夺得世界冠军。“一个没有专门学过绘画的人,竟然画了那么多的画,今天又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不能不激动。如果这一刻央视记者问我幸福不幸福?我肯定会说,‘我很幸福’”。

这就是鲁光先生的答谢词,就是他现场直播的心里话。他是一个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人,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更是一个话说三成,事干七成的人。他没有伟大宣言、很少豪言壮语,连同他的农民式的外表与谈吐,他的耐人寻味的幽默风趣,都充满着中国农民式的谦恭与宽厚。他是大智若愚的,更是睿智深刻的。他的表达方式永远就是这般质朴亲切的好人缘。这是他的人品,这也是他的文品与画品。而这些品格最为集中地体现于他的艺术意象“牛”的刻画。他的以“牛”为代表性美学象征的艺术,是内敛浑厚的艺术,是包容博大的艺术,是童真单纯的艺术,是自由奔放又朴拙无华的艺术,更是浓缩提纯、不追红尘、不施粉黛的艺术。难怪年近八旬的原国家画院院长刘勃舒看了他的画展,兴奋地跳上讲台说:“鲁光天生就是个画画的,他画的牛,比可染先生的好,就是可染先生活着,我也这么讲。真的,他把牛画活了。”鲁光先生听到,心中很是不安,一再叮嘱我,不要把这句话写进文章里。其实刘先生的话,也不一定就是冷静的裁断,而是在表达激动无比的心情。李可染先生是鲁光崇敬的绘画大师。可染先生的写意牛,如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董寿平的松竹、李苦禅的鹰、还有黄胄的驴子等等,美术界公认是无人堪比的。但是,鲁光先生笔下的牛,至少是不同于可染先生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造型技法与笔墨艺趣。自由奔放、亲切旷达、质朴率真,且深意不溢于言、大象不拘于形。他的这种特具的笔墨技法与情趣境界,是发乎心底、直接地气、具有源头的活水。看到他笔下的牛,包括他所有的挥洒对象,无论是大鸡、颟猫、猪狗还是鱼虫花卉,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一屋一宇,都是有本有源,都是具有生命灵性与感情源头的。这与那些技法娴熟但没有生命律动的绘画作品相比较,是有天壤之别的。画家不是在刻意要迎合什么时尚,也不是刻意求工求雅,而是借助于笔墨在宣纸上叙写和展现自己的心情与学养。这是鲁光的高明所在,也是他半路出家能够扬长避短,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画追根溯源、返璞归真的智慧的探索结果。

“站着是条汉,卧倒是座山。”这是鲁光先生的名言,也是他的人格写照,是他秉性气质与精神风骨的精确概括。先生身体健硕、步履沉稳,处事从容、大爱无言。我常常注视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纯真憨厚的大眼睛,就会联想到他的家乡浙江永康五峰山下稻田中随处可见的勤勉忠厚的老水牛。它们是农民兄弟最忠实的伙伴,是农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更是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一种化身。属牛且又出自农家从小放牛的鲁光先生喜欢画牛,就是在表达自己对于耕牛的理解与感恩,对于农家和农民的无比的深情厚谊。而他自己几十年走过的人生道路,也如同一头老牛的生命轨迹。鲁光先生多次讲到,自己此生有三个梦,一是记者梦,二是作家梦,三是画家梦。这三种职业的繁重劳动,都需要像耕牛一样成年累月无休无止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做。因此用“耕耘”这个词语概括他的创造,也许最为恰当。

“只管耕耘,不论收获”。从二十多岁开始,原本学外语的鲁光先生,改行当记者他是最优秀的。凭着一股牛劲,由普通记者一直干到报社总编;其间他客串作家,又凭着一股牛劲儿,《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一举成名,轰动全国。大约五十岁之前,李苦禅先生慧眼识才,鲁光欣然拜师学画,再次凭着一股牛劲儿,悉心笔耕砚田。从此华丽转身,挥洒不止,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画坛引人注目、不可多得的一颗“新星”。二十年前王朝聞、崔子范、刘勃舒等大师就充分肯定了他的绘画作品与艺术才华。而这并没有使鲁光先生满足、止步。他一直像牛一样,耕耘不止。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出身、生活积累与个性优势,在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苦苦探索,取得了美术界认可的喜人成就。完成了从必然到自由的艺术历程。许多年前,他的恩师崔子范要离京回故乡定居,临行他去送行,崔先生严肃地问他:“想过没有,你的画与老一代画家比如何?与同时代画家比如何,与青年画家比如何?”鲁光想一想,很认真地回答:“同老一代画家比,我多了一分现代感,与同时代画家比,我多了一点文学修养,同青年比,我的生活阅历较为丰富。”这就是鲁光先生的自信所在,是他能够探索有成、并脱颖而出、不曾止步的底气所在。他不是那种为名利驱动的盲目的生活者,而是一个清醒自觉的艺术家。立足大地、拥抱生活,不断增加和提升生活积累、思想境界与学养技法,兼收并畜、大度包容,这就是鲁光之所以成为鲁光的奥秘所在,是他能够实现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内在动力所在。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的贺函所讲:“你的绘画成就,印证了一句老话,‘画格即人格’。您集记者作家画家于一身,为人正直大度,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在绘画上有传承有创新。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造就了你的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鲁光是画坛的一个另类,一个成功的另类。”这代表了美术界同仁的心声。鲁光先生的艺术实践及其卓越成就,无愧于这样的高度评定与专业定位。

愿先生身健笔健,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012年11月25日于北京义耕堂。
  (作者忽培元为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

标签:鲁光,鲁光画展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